临港产业区总面积约为220平方公里,由装备产业区、物流园区(包括洋山保税港陆域部分)、综合产业园区、三新园区以及临港奉贤分区五大区域组成,具有得天独厚得区位优势,是目前世界上少有得集航空、海运、铁路、高速公路、内河运输等五种交通功能于一体得区域。
产业区于2003年筹建、2004年启动;经过五年多的开发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得基础设施体系已经基本建成,产业区正呈现出产业不断集聚、物流及产业配套日益完善、生活配套渐趋成熟、行政体制精简高效的良好发展态势。
装备产业区概述 |
|
装备产业区总面积36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发电及输变电设备、船用关键设备、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海洋工程、工程机械等五大装备产业集群,积极培育轨道交通设备、航空关键设备、自动化及数控机床等三大新兴产业集群。

|
物流园区概述 |
|
设施配套
临港国际物流园区是临港产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临港产业园区的中心位置,规划占地面积21.5平方公里,是由保税港、国际物流园区和自营物流园区组成的国家级物流园区。区内各类市政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捷,贯穿园区的快速道路与上海城市主干道相连接;园区内的芦潮港集装箱铁路中心编组站已经开通,将与全国18个集装箱中心站组成便捷的铁路运输网络;设在园区内的内河集装箱码头为洋山深水港的货物开辟了以长三角为中心辐射长江流域的廉价内河运输网络通道。
竞争优势
通过保税、非保税业务有机互动,发挥全国集装箱铁路中心编组站、港口辅助作业区、内河转运区等重大基础设施作用,综合利用海铁联运、水水中转、多式联运等交通组织方式,有效地实现内陆与港口的物流衔接,物流园区、装备产业区以及城市的联动发展,将形成拥有独特的竞争优势。作为东北亚的战略枢纽港,洋山深水港不仅为临港物流园区带来了因船舶大型化而产生海运成本优势,还带来了国际航运干线所产生的海运成本优势。完善的多式联运和加工、物流一体化操作模式又将大大降低内陆运输费用。规模大和功能全将是临港物流的另一大优势。此外,临港物流还将在高效管理、优质服务方面构筑国际竞争优势,成为物流业和制造产业的集聚地,为全球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供应链机遇。
“十一五规划”期间发展重点
基于上述优势,临港物流园区将在“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集装箱堆存、清洗和修理、拆拼箱、危险品仓储等港口配套物流服务业;以保税和非保税仓储、装卸、分拨、配送、简单加工为主要内容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业;在国际物流基础上,发展国际贸易、国际采购、国际展览、国际金融、物流信息软硬件服务等高增值的现代服务业;以再制造业务为核心、与保税业务紧密结合的绿色物流产业,建立加工制造和生活废料处理的物流系统。重点建设保税物流和出口加工中心、非保税物流中心、自营物流中心。
|
综合产业园区 |
|
综合产业区总面积101.6平方公里。规划以轴线大道为发展主轴,主要发展光仪电、IT制造、汽车零部件、航空零部件和通用机械装备。在轴线大道核心地区设置适量的教育研发、商务办公等综合功能;另外综合产业区还包括书院和万祥两个城镇生活区。该产业区是综合型、生态型、以产业用地为主的地区,在城市建设风貌景观上是临港海港新城主城区的延续。
光仪电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先进的装备工业控制系统,包括燃气轮机、核电设备、轨道交通控制仪表系统等;以激光光学系统、工业控制、嵌入式芯片、通用仪表、环境监测设备、导航设备、高精密科学仪器等为代表的光仪电设备等。产业电站设备制造、输配电设备制造以及锅炉和原动机制造等重大项目区,建成超大极端制造能力生产基地。
IT制造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计算机硬件、集成电路、通信设备和数码产品等IT知道产业,尤其是以光刻机、离子注入机、刻蚀机、大直径硅单晶炉、多工位硅片清洗腐蚀设备、硅片自动划片机、集成电路自动封装系统、数模混合集成电路测试系统为代表的微电子产业专用设备。
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汽车发动机管理系统、热系统、安全系统、电控悬架、电子线束、传感器、电控制动系统等具有先进水平的电子零部件;万向节、传动轴、轴承、变速箱、微型发动机、汽车仪表等零部件制造产业。
航空零部件产业集群及维修基地
产业导向:地面装置制造、飞机零配件制造、飞机发动机及其零件制造、飞机维修。
通用机械装备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各类高速高精度数控机床、特种铸造设备、印刷设备、包装设备、环保设备、医疗器械设备等用途广的通用性装备制造产业,以及精密轴承、密封件等通用基础件制造产业。
现代农业与农产品深加工装备
重点发展自动化温室装备、低温物流装备、节水灌溉装备、农业机器人、农副产品及食品加工包装装备、畜牧饲养设施装备等。
|
三新园区 |
|
三新园区总面积42.1平方公里,是以城市生态建设为主的综合功能区,是新城六大功能片区中开发强度最低、环保要求最高、生态环境最优的地区。在功能上,是国家级现代装备业园区的重要补充;在布局上,是新城城市生活功能的未来发展方向。发挥其临近空港、滨海高尔夫球场和滨海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优势,积极争取列入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努力建成国家级装备制造基地技术创新的源发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培训、业务外包等。
知识创新园
重点是发展研发中心和中试基地。加快配套环境建设,吸引国家级研究院所、国家级工程中心、上海市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重点实验室、科研基地和中试基地,国内外技术开发中心、中央研究院入驻,鼓励发展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技术创新园
重点是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孵化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吸引国内外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包括新兴技术、实用技术、生产技能培训),新兴技术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国内外大型企业的数据中心和客服中心等机构,为入驻企业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硬件设施。
产业创新园
重点是发展高技术产业和业务外包。发展包括纳米陶瓷、特殊光学涂层加工、超强涂层加工、数据存储表面处理、感光底层和晶片表面处理等在内的纳米新材料产业;包括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等在内的机器人产业;包括相关催化剂、薄膜、气体融层、便携式和固定式燃料电池在内的新能源产业。大力发展软件开发和外包服务等。
|
临港奉贤园区 |
|
经过一年多的筹划与协商,在上海市政府的统筹下,临港集团、上海奉贤区政府及光明集团的合作框架已于近日浮出水面,三方将合作开发上海临港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港产业区奉贤分区,目前已正式启动规划,并同步进行大规模招商。共计15.5平方公里的临港奉贤分区享受临港新城的各项优惠政策,首期开发面积约5平方公里,主要承担为洋山港进行后方配套物流基地的建设任务,面向各航运公司、各物流公司、装备制造企业及与制造和物流产业链配套相关的企业进行招商引资。
临港奉贤园区是临港产业区的重要扩展区域,根据产业发展规律,引进国际理念,确定了物流产业用地——装备产业用地——配套服务规划结构,功能组织与布局采用功能分区与混合布置相结合的方法,便于物流产业与装备产业、产业与服务配套等活动的联系,成为集综合仓储物流、现代装备制造业、港口以及商业配套服务等主要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区域。
为便于形成产业规模,减少污染与干扰,划分了物流仓储区、装备工业区、仓储工业兼容区、综合配套服务区和产业储备区等5大功能区。通过先进而合理的规划,丰富的市政配套资源,高端物流供应链的服务集聚,以及商业配套设施的完善分布,为临港产业区提供了新的活力之地。

|
生活配套区概述 |
|
临港产业区内分布着四个分城区,是临港产业区生活服务配套社区,并具有为产业区进行产业配套服务的功能。它们是芦潮港分城区、万祥分城区、泥城分城区和书院分城区。
芦潮港分城区位于临港产业区的物流区和重装备产业区交汇地带,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规划人口3万;泥城分城区位于芦潮港分城区的西北方,与临港产业区的重大装备区和物流园区相临,规划面积7.12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0万;万祥分城区位于临港产业区的综合产业区内,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0万;书院分城区位于临港产业区的综合产业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0万。
这四个分城区将建设成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化、人性化的生活居住区,为工作于产业园区内不同层次的人员提供适宜的居住环境,配备良好的商业、文化、娱乐休闲设施。充分发挥这个四个镇原有的资源特长,开展海滨旅游休闲产业和相关都市产业。四个分城区中,每个镇除了规划居住区外还规划几平方公里的产业区,为临港产业区提供产业配套和服务。
|
|
招商电话:400-6568-200 133700916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