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讯(王毅 高彧 段海洲)铜川市抓住被列为全国资源型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的重大机遇,依托董家河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加快推进铝的深加工、煤电铝一体化融合式发展,打造国家循环经济产业
示范园区,在转型发展上迈出了新步伐。近日,董家河工业园区已被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旅游总局确定为西北地区唯一一个“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的园区。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铜川因煤而市,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2009年被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型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煤炭、铝业、水泥是铜川传统三大工业支柱。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已成为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转型转向哪、如何转?铜川市把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转型的一个关键抓手,加快资源就地转化,延长产业链,实现资源多层次转化增值。
董家河工业园区是立足铜川储量丰富的煤炭资源、传统的铝工业和水泥产业优势而设立的循环经济
产业园区。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项目由铜川市、陕煤化、陕有色、铭帝集团等强强联手,斥资200亿元共同建设。该项目以煤发电,用电炼铝,推进铝的深加工,把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粉煤灰、煤渣作为生产水泥的原材料进行利用,打造“煤-电-铝-铝深加工”联产联营循环经济产业链。据悉,到2015年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产值300亿元、增加值100亿元、利税3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近1万个。目前,园区已累计完成投资20亿元,年产30万吨碳素项目已建成,年产120万吨冶坪煤矿项目、年产30万吨铝镁合金及配套动力站项目、陕西铭帝年产20万吨新型建筑铝型材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
从昔日“挖煤卖资源、挖石头烧水泥”到如今实现资源多层次转化增值,煤城铜川的转型正在董家河工业园区这一“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变成现实。去年9月3日,省委书记赵正永在董家河工业园区调研时指出:“铜川的希望在这里,在这里再造一个新铜川是完全有可能的。